俄乌打了一仗,却给中国带来启示,事实证明,中国空军的路走对了
俄乌战争,让我们看到了空战的样子,到底应该是怎样的。
对阵的双方,都是苏系战机,没有苏外之分。但技术含量方面,则有了质的不同。二毛的空军装备的主要是苏27和米格29,这是典型的四代早期战机。放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属于不错的战机。要知道当时我们的苏27就是那个时候引进,用来对抗漂亮国的F15和F16。
而大鹅方面,主要的作战飞机就成为了升级换代之后的苏35和苏30SM。尤其是前者,堪称四代机的佼佼者,就是面对五代机,都有着一战之力。甚至据称肥电那种低配版的五代机,都不是苏35的对手。
显然,交战的双方在战机对比上实力并不均衡。无论从何种角度上看,大鹅都占据着妥妥的优势。
当然,战机只是一个载体,现代战机的进攻手段就是依靠各种空空导弹。这才是比拼的最关键因素。
从使用的导弹上看,二毛尚停留在上个世纪,各种基本上可以放进展览馆的老式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竟然还是核心力量。这种导弹最大的毛病就是需要有战机雷达的引导,没办法自主跟踪需要进攻的目标。
当然,理论上讲这也没啥毛病。毕竟导弹上带的雷达再好,也比不上飞机不是?但问题就在这里了,面对已经升级换代的苏35使用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停留在多普勒雷达时代的二毛战机,几乎就是拿着木棒的孩童,面对一个拿着AK的成年人。
当然飞机引导看上去没毛病,可是怎么引导成了问题。因为要引导导弹,那么战机就必须时刻身处于战场之中,无法脱离。一旦脱离相关空域,就难以使用雷达对对方进行照射,也就没有了引导己方雷达的可能。
这意味着,战机在发射导弹之后,要继续手无寸铁地傻待在原地充当指引作用。那么很容易成为对方战机的活靶子。
而反观大毛则不同,早已经抛弃了这种落后的战斗模式。他们的空空导弹几乎全部由主动雷达制导导弹构成。具备自主跟踪并打击目标的能力。这就是传说中的“发射后不用管”导弹。
也就是说,大毛的战机已经成为了一个弹药携带工具。虽然它上面也有先进的雷达,但这雷达主要用来发现目标,发现目标后,给予导弹一个指示,剩下的工作就全部交给导弹自主负责。
可想而知,两者的空战完全不在同一个层次。武器装备出现代差的情况下,无论飞行员如何努力,都注定了只是一个悲剧的结果。
不过,他们二者之间的这场空战,则足以说明解放军走的路线多么正确。
在当年大毛还沉浸在花里胡哨的飞机性能,矢志于和对方进行“狗斗”这种落后空战理念中难以自拔的时候,解放军就提出了进行超视距空战的理念。虽然这并非是我们首提,但就落实方面,我们走在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前面。
而霹雳15导弹,正是这种理念的终极产物。它的射程达到了恐怖的150公里。这是什么概念?
正常情况下,8公里是飞行员的肉眼视距。如果一架战机装备了直径为一米之上的雷达,那么所能探测的距离也仅仅在150公里左右。也就是说,仅仅凭借这一款导弹,我们就能轻松愉快地在超远视距之外发射导弹,然后安然离开战场,剩下的就是等待命中目标的好消息。有了霹雳系列空空导弹的加持,歼20在面对F35的时候,就如同苏35打米格29一般,让对手既无招架之功,更无还手之力。
有人拿F22来说事,因为它的雷达性能着实厉害,达到了250公里。但是不要忽略世界上的战斗机大多没有猛禽战机的性能。当然,一寸长一寸强,面对这种超远距离的雷达,已经初露峥嵘的霹雳21高达300公里的作战距离,完全可以从容应付。
不过,这必然不是我们最先进的武器,接下来,射程更远,原理更新的定向能武器也已经在研制当中。六代机标配的激光武器,更是超越了导弹的极限,超越500甚至1000公里,都将成为可能。